|
鸡东县农村信用联社综合办公楼 |
鸡东县农村信用联社主任 刘维峰
年初以来,我社在省联社与市办的正确领导下,在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的有力监督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支农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大力组织资金,扩大信贷总量,全面加强信贷管理,不断完善综合考核机制和内控制度建设,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认真做好票据兑付、贷款五级分类等基础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自行社分家以来,首次实现整体盈余,摘掉了长期亏损的帽子,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拓宽筹资渠道,合理配置网点资源,资金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筹资渠道窄,资金供已不足,严重制约着我社的经营与发展。年初以来,我社把广拓门路、多渠道筹集资金作为今年资金组织工作的突破口,通过大力组织存款、申请支农再贷款、拆入调剂资金和清收不良贷款等方式,全年共筹集资金3.5亿元,资金供给能力明显增强,适应了各项业务发展需要。同时,也保证了经营和各项工作的稳健运行。
(一)、多措并举,保持存款持续增长。截止12月31日,各项存款余额36,123万元,较年初增加2,791万元,完成市办下达全年计划(9,000万元)的31.01%。能够取到这样的成绩,我社主要采取:一是明确目标,合理下达计划,加大考核力度。制定了切实有效的《2006年存款考核办法》和《存款营销方案》,实行按月考核,按季兑现,对组织存款工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提高全员的吸储热情,奖勤罚懒,仅非储蓄人员揽储就高达1,529万元。三是通过“三定”加强镇内网点整合,将镇社撤并到联社营业部,并将效益差、地理位置偏僻的储蓄所进行整合,由原来的10个储蓄营业网点减少到目前的7个,避免了网点资源的浪费,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截止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15,432万元,较年初增长3,925万元,占全辖各项存款余额42.72%。四是根据省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实行“一折通”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联社领导班子早谋划、早动手积极的与政府及财政协调,通过努力争取到此项业务的代理权,成功吸收补贴资金2,400多万元。通过发放涉农补贴资金,提高服务手段,缩短了与农民之间的距离,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五是把资金组织工作作为各社主任业绩考核的依据。按月进行排名通报。出现负增长的社,对负责人实行戒勉谈话,向联社做解释,极大地激励了各社组织资金的主动性、能动性,促进了各项存款的较快增长。六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社多方筹措资金,一月份实现镇内储蓄网点通存通兑,开办了代发政府工资业务;四月份开通小额支付系统并实现正常运行,保证了汇兑业务正常办理;五月份实现了全辖储蓄存款通存通兑,简化了操作流程,极大的方便储户到我社办理业务,提升了我社的吸储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存款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
(二)、争取外部资金创历史新高。全年共争取外部资金20,500万元。一是在人民银行大力支持下,在全市支农再贷款总量仅有21,000万元的情况下,我社通过积极的争取,先后分三批获得支农再贷款13,500万元,比去年多3,000万元,不但数量多,而且比往年提前近2个多月,及时保证了全县农业备耕资金的需求。二是省联社资金运营中成立后,我社先后三次从省联社资金运营中心调入资金7,000万元。以上这些资金的取得,犹如雪中送炭。在规模上创历史新高,资金下拨快、及时,效果十分明显,极大的解决了我社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确保了我社农业贷款资金的需求。
二、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支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年初以来,我社在广泛筹集资金,确保资金供给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当年贷款的投放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截止12月末,全辖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8,151万元,累计投放各类贷款29,928万元,其中:农业贷款23,232万元,其它贷款6,696万元。当年贷款投放呈现出投放早、速度快、投量大、服务好、质量高的可喜局面,真正达到了“社农双赢”的目的。
(一)、加强信贷管理,提高农户联保贷款发放速度
年初即召开全县信贷工作会议,对全县信贷工作进行了安排与部署。一是严肃工作纪律,严厉查处吃、拿、卡、要、报及违规发放贷款。下发了《致全县农民的一封信》,向全县农民朋友郑重承诺,公布了信贷人员放款的“十条禁令”和监督举报电话,广泛接受农民监督,增加贷款投放透明度,彻底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二是抽调机关人员,成立以联社主任、副主任任组长的四个贷款发放监督协助工作小组,亲自参与基层社的农户联保贷款的发放工作,起到了监督、辅助作用。三是克服困难,自带饭盒下乡。统一对各工作组进行简单的工作餐配发,边放款边进餐,减少贷户的等待时间,提高放款进度。农民满意度大幅提高。据统计:仅1月份,在短短的二十几天里,我县累计投放农户联保贷款10,06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461万元,增幅达527.82%。截至12月末,全辖已累计投放农户联保贷款22,11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379万元,增幅127.15%。
(二)、做好抵押、质押农户贷款的发放工作
为满足一些经济实力较强、资金需求数额较高的大农户的贷款需求,我们加强了对其调查和了解,对于符合条件的我们积极为其办理抵、质押贷款,并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要求,抵押物办理注册登记,存单质押贷款认真进行核保,既增加了贷款的投放又减轻了贷款的风险。截至12月末已累计发放抵押、质押农户贷款457万元,较上年增加215万元,增幅88.84%。
(三)、积极推广农户贷款“一证通”业务
我社积极推广农户贷款“一证通”业务,并把农户贷款“一证通”业务引向深入,切实增强为“三农”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广大农户的资金需求。一是做好“一证通”贷款业务的试点工作。我们经过调查筛选,把鸡林乡前进村确定为“一证通”贷款业务的试点村。九月末,作为试点地的鸡林信用社已全面完成农户信用评级、确定最高授信额度、建立经济档案、签订借款合同等贷前的所有操作,共评定“一证通”农户56户,确定授信额度85.3万元。实践证明效果好,当地村民反映热烈,贷款的积极性很高。二是深入推广“一证通”贷款业务。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学习积累了一定经验,我社于2006年10月27日召开了全县农村信用社旺季工作会议暨“一证通”鸡林现场会,会前先组织与会人员到“一证通”试点单位的鸡林信用社进行参观学习,并现场讲解了贷款“一证通”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在随后的会议日程中由主管主任做了经验介绍,并对农户贷款“一证通”业务在全县信用社的全面推广和铺开做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即:一个基层信用社一个试点村,其中所在地有农行网点的基层社应根据本地农户贷款的需求情况将试点村增加到两个,年底前所有基层社要全面开始“一证通”贷款业务的发放工作。截至12月末,全辖各基层社现已全面完成了贷款“一证通”业务的农户信用评级工作。共开办“一证通”贷款业务村13个, 513户,确定授信额度668万元。
(四)加强贷款的跟踪问效,做好“三项”检查。一是做好当年贷款自查工作。我们于4月份抽调全辖19名农贷员成立贷款核查组,由主管领导带队,历经近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吃住在村屯。对各社2006年(含2005年12月份)当年发放贷款进行逐户、逐笔核对,检查面达到100%,对于极早的发现问题,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二是做好“两项”检查工作,摸清实情,防控风险。根据省联社及市办关于开展两项检查的要求和精神,我社组织相关业务人员于2006年5月12日开始,利用18天的时间对所辖各社的百万元以上大额贷款和农户及非农户自然人贷款的真实性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检查,达到了开展两项检查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三、深入做好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信贷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加强和改进我社的信贷管理,通过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来,提高我们的信贷质量。一是组织各社进行了初分工作。制定我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方案,举办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深入各社实地指导,确保初分工作顺利完成。二是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类会审工作。针对全辖信贷资产进行了逐社、逐笔的会审认定工作,严格按照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基本原理,反复推敲,仔细核定,通过会审小组认定后,我社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已全面达到省联社、市办的整体要求。三是积极配合省联社、市办和银监局的三级验收工作。针对在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整改,三次分类验收工作中我社的贷款分类的偏离度始终控制在1%以内。得到了检查组的充分肯定,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准确性、合规性均达到了上级部门和我社制定方案的标准和要求。
四、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针对我社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尚未起步,与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极不相称。为此,我社着重从培育良好企业文化方面入手,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激发职工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为发展确立的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一是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全辖信用社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社先是制定了《2006年政治、法律学习规划及考核办法》,并规定了理论和法律学习内容、要求及考核办法,要求学习有规划、有记录、有心得、有总结。二是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了敬业精神。发动全员学习先进,弘扬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精神。着力打造优秀的员工队伍。三是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陶冶职工情操。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五周年为契机,举办了全县信用社首届《迎七一、颂信合》演讲比赛。既提高了员工素质,又陶冶职工的情操。四是利用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信用社。通过县电视台,连续制作专题节目五期,大力宣传我县农村信用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的重大贡献。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准备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工作,力争在2007年完成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