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 黑龙江新闻 东北亚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鸡西时政新闻 鸡西社会新闻 鸡西经济新闻 东北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 :鸡东新闻网 > 它山之石 正文
 
新野县:用工业理念打造全国蔬菜强县
 签发时间 2007-04-11

  近几年来,河南省新野县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用工业的理念指导蔬菜产业发展的路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扩充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水平,大力兴办工业和第三产业,提高了新野蔬菜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实现了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并重的方式转变,成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县域特色经济。2003年,全县蔬菜面积达到3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万亩,建成了20余万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实现产值1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来自蔬菜产业,成为全省蔬菜产销大县。

  一、发挥比较优势,立足市场调优结构,膨胀特色产业规模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新野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平原农业大县,人均耕地不足1.5亩,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雨量充沛,唐、白河等八川竞流,出境水占南阳市地表径流的75%,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已开始规模化发展蔬菜生产,为蔬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县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优势,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避旺补淡,抓空填缺”的思路,大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在优势产品区域布局上,各乡镇根据土壤条件、种植习惯和产业发展方向,各唱各的拿手戏,各打各的优势仗,着力推行连片发展,规模化经营,初步形成“一乡一品”或“几乡几品”的产业格局,全县共建成以城郊、上港、五星、新甸铺为主的反季节精细菜生产基地,以前高庙、王庄、沙堰为主的脱毒土豆生产基地,以王集、上庄、樊集为主的大棚西瓜生产基地等六大基地,建成万亩以上基地10个,千亩以上基地42个。在提升产业层次上,按照“特色化、设施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的要求,发展以温室和立柱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10万亩,着力引新的,种鲜的,发展错季的,推广高效的,形成“争春、延秋、越冬”为特征的当家品种,并适时引进夏季白菜、萝卜、芹菜品种,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精细菜和反季节菜比重达到70%以上,形成了常年全天候生产的喜人局面,蔬菜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成为豫鄂陕交界处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二、加大科技投入,以质取胜打响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

  把科技兴农放到优先发展的地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蔬菜产业,全面提高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水平,着力打造新野蔬菜品牌。一是提高科技含量,发展精品蔬菜。县里聘请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河农大10位专家为常年技术顾问,从中聘任一名科技副县长;各乡镇立足自己的主导产品,高薪聘请外地的“土专家”坐镇指导,县直50%的农业科技人员参与了技术承包和项目建设。县农业局投资300万元,建成以示范推广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投资150万余元,建成了优质种苗快育扩繁中心;城郊乡投资330万元,建立了蔬菜研究所和400多亩生态农业示范园,与美国陶氏益农公司、荷兰瑞克思旺公司等省外9家公司合作,建立了400亩的良种、化肥、农药试验示范基地,前高庙乡挂靠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和郑州郑隆公司,建成5000亩脱毒土豆繁育基地,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农业示范体系。共引进试种推广了美国西芹、太空辣椒、袖珍西葫芦、生菜、比久甘蓝等国内外40多个蔬菜新品种,推广了无性繁殖快育、“三膜”种植、生物固氮、无公害栽培等20余项新技术。县蔬菜专业合作社买断荷兰比久甘蓝在中国的种子经销权,三年推广种植7万余亩,已成为北京市场及出口俄罗斯的主导品种。二是落实技术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对已注册的蔬菜及培育的主导产品,制订生产标准,建立县乡技术员——乡镇干部——村组干部——农户宝塔型的服务网络,利用举办技术讲座、开办农民夜校、召开现场会、开辟电视专栏、设立免费咨询电话等形式,把每一个环节的生产技术传播给千家万户。王集镇提出了“把每一项技术落实到每一棵瓜秧”的口号,从建棚到西瓜采摘,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必须经技术员把关,达不到技术标准的,不得转入下一步;为了确保西瓜甜度,在全镇范围内统一配方施肥,为了保证西瓜成熟度,对每个西瓜从授粉起就挂牌建档,严格按日期采收;瞄准城市消费需求,引进了黄宝石、红宝石等高档礼品无籽瓜。仅三年时间,王集西瓜就占领了武汉、宜昌、郑州等大中城市市场。三是健全质量监测体系,打造绿色品牌。按照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对接的要求,制定《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投资200多万元,健全了全省首家县级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测,重点抓好“三头”:即源头(农药、种子销售)、地头(蔬菜生产基地)、摊头(蔬菜批发零售市场),严禁销售违禁农药和伪劣种子,建立农户用种、用药和施肥档案,对基地上市前蔬菜进行质量检测,对合格产品标注无公害产品标识,杜绝不合格产品上市。四是大力发展生态、创汇农业。实施外向拓招展战略,把发展的着眼点放在生产绿色产品上,大力推广菜、牧、沼循环利用为主的生态农业,占地200亩,建立了城郊、上港、新甸铺3个省级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力争今年有3个产品通过国家级绿色蔬菜认定,实现直接出品创汇。目前,全县已有6大类20.6万亩蔬菜通过了省级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注册了宛绿、豫绿蔬菜、王牌西瓜、河南牛蒡等10个商标,实现了净菜分级包装上市,获得了进京许可证,并打入郑州丹尼斯、武汉汉口等超级市场,产品远销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120多家大型市场,出口俄罗斯、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打响了‘新野蔬菜品牌’。

  三、培育竞争主体,狠抓流通加工增值,提高效益促民增收

  按照以销定产的市场规则,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坚持个体、私营、集体一起上,内外资共同参与,谁有能力扶持谁,建设多种类型的龙头企业,从而带动订单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与农民形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一)建设规模型龙头市场。利用新野县蔬菜批发市场被列入全省57家龙头企业和农业部153家定点市场之一的优势,加强产地与销地相衔接,做到扩建与规范相结合、批发与零售相配套,扩大市场的覆盖面和辐射带动能力。投资800万元,更新配套了基础设施,实现电子信息化服务;组建了市场经营部,优化了服务环境,与全国20多个省市104个大市场建立了业务联系,设立了代理经销商和销售窗口,在武汉武台闸、广州越秀、西安胡家庙设立了新野无公害蔬菜专销区。批发市场年销售蔬菜6亿公斤,成交额达4.8亿元。(二)培育蔬菜精深加工龙头。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大型工商企业投资蔬菜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蔬菜精深加工业。把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连结基地1000亩以上,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的龙头企业加以重点扶持,促其向“大、高、外”方向发展。去年以来,全县新上投资200万元以上蔬菜深加工项目7个,其中招商引资项目5个,总数达到12个,年加工、贮藏蔬菜能力达4万吨。与江苏绿禾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投资480万元,建成占地20亩的蔬菜脱水加工企业,年产脱水蔬菜1500吨,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产品远销日、美、德、韩等10多个国家,带动农户发展订单甘蓝、胡萝卜、四季豆5000亩。(三)创办紧密型合作组织。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的思路,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在贷款、税收、征地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营销大户、种植大户、乡村干部、社会法人领导创办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户采取以土地、劳力、农产品入股形式参与经营,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目前,全县已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开发服务公司100余家,蔬菜经纪人队伍达3000多人,带动农户达4万户。新野县蔬菜专业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800万元,与2000余户入会社员签订供应良种、农药和产品销售服务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市场价低于合同定价,由专业社向菜农补齐差价,高于合同定价,高出部分按“五五”分成,社员涉及两省四县(市区),被列为全国100家重点扶持专业合作社。去年,全县通过以上四种形式的龙头带动,共发展订单蔬菜10.2万亩。

  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组织管理机制,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建设全国蔬菜强县,主动改进管理方式,变行政命令为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一抓组织引导。针对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蔬菜面积猛增的现状,加强产生政策客观指导,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打响品牌,增加效益上,坚持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以保护地栽培为主,以精细菜无公害菜为主的“三为主”发展思路,通过广播、电视宣传,专家教授讲课,变政府的宏观决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抓示范带动。创建县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园、省级绿色蔬菜示范园、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园等县乡示范园22个,组织乡村组干部领办、创办各类示范园,选派科技示范户到县科技培训中心实地学习,干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靠典型引导农户,改变传统的投资机制、种植习惯和模式。3年来,全县新发展5000亩示范园区,大部分采取项目支撑、租赁承包经营,新上的2000座日光温室和2万亩立柱大棚等设施农业,全部实行农户个人投资,政府贴息2年,实现贴心经营。溧河铺镇蔬菜营销大户李文怀投资72万元,占地58亩,建成冬暖式日光温室40座,产品全部销往石家庄。三抓提供服务。重点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和资金、技术、信息及销售服务。3年来,共争取农综开发、鸭河灌区节水改造、国家级土地整理、唐白河三角地带除涝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县乡公路改造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个,共争取项目资金2.65亿元,改造中低产田24万亩。在销售服务上,县乡领导带队跑恃场,鼓励乡村干部、下岗职工参与购销,着力培育农民购销队伍,开通了“绿色通道”,举办全县西瓜和土豆贸易大会,实施了政府上网工程,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信息联系点,中央电视台7套节目每天发布新野蔬菜信息,确保了蔬菜产销两旺。同时针对订单农业中存在的合同不规范,农民履约意识不浓问题,及时开展政策法规咨询和处理合同纠纷服务,为发展订单农业开辟了一条快捷通道。2004年,全县蔬菜基地有望扩大到37.6万亩,设施蔬菜发展到13万亩,农民提高型科技培训达1万人次,让新野蔬菜真正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菜篮子”。

来源 河南报业网    
作者: 编辑 李莉
打印】 【关闭
相关文章  
 
 
 
inc(非新闻)-东北网
鸡东县 密山市 虎林市 鸡冠区 恒山区 城子河区 滴道区 梨树区 麻山区
哈尔滨 齐齐哈尔 牡丹江 佳木斯 大庆 鸡西 双鸭山 伊春 七台河 鹤岗 绥化 黑河 大兴安岭
版权所有 © 黑龙江省东北网络台 鸡西新闻网 中共鸡东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