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鸡东县委宣传部主办 新闻电话:0467-5587049 电子邮箱:jdxww@163.com
 
  首    页 | 新闻关注| 招商引资 | 域外媒体看鸡东 | 民生专栏 | 基层动态 | 图片新闻 | 名企名品 | 话说鸡东 | 它山之石| 达子香 | 公示公告 |
  滚动新闻:  大雨蓝色预警通知   鸡东县城乡敬老中心招商公告   鸡东县棚改房源部分变更情况说明   鸡东县房屋征收管理中心通知   关于建设鸡东县数字影院的招商公告   关于开展评选活动的通知   鸡东县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办公室公告   鸡东县人民政府公告   国家安全教育宣传口号 
您当前的位置 :鸡东新闻网 > 志愿服务专栏 > 文件资料 正文
 
全省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新趋势
 签发时间 2016-07-29

  为深入贯彻《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贯彻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总结我省以志愿服务项目化、网格化、常态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和理念创新经验,探索全面推进全省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新思路,推动志愿服务制度、组织、活动和激励回馈落地,省文明办、省社科联组织各市地文明办、社科联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共同举办志愿服务制度化专题调研活动,重点考察了哈尔滨、牡丹江、大庆市和伊春市部分区县、单位、社区和志愿服务团队。各市(地)和省直机关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分管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活动。通过直接面对各级组织、基层站(队)、志愿者的调研和考察,使参加调研的同志普遍感到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很有收获,也为下一步举办全省志愿服务工作论坛打下坚实基础。在这次调研中,参加调研的同志们共同感到以下六个方面问题应当重点课题纳入深入研讨范围。

  1、明确责任使志愿服务制度化有了准确的战略定位。

  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的战略部署,高度重视和支持志愿服务工作,把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对于服务和支持全省转方式、调结构,应常态、增信心、强定力、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多方面原因,人们对新形势下志愿服务工作的内涵、形式和目的的理解还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原则”重视、口头强调、一般号召比较多,深入分析、准确把握、科学定位,还思考不多、做得不够,使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动力不足、指导不力、成效不明显。名正则言顺,理通则气顺。进一步探讨和明确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刻内涵,增强志愿服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普遍共识,是做好统一思想工作,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发展的首要课题。黑龙江省大学郝春东教授指出,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一种公益行为,更要从广泛的社会角度来认识和把握,充分认识到志愿服务的重心既在于调整被救助者的社会关系和改善他们的社会生活,更在于调整整个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认识和把握志愿服务法制化、政府化、机制化、全民化和社区化趋势。只有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构建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战略布局,把当前开展的志愿服务工作提升到治国理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面创新的战略高度,才能使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工作更加自觉,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和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更加自如,运用志愿服务这个社会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工作协调发展更加自信,为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理顺关系使志愿服务制度化有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志愿服务组织是承载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形态。近年来,在省文明委统一领导下,我省发挥文明办牵头协调作用,会同各部门共同探索,一是建立“二元结构”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从相互关系上理顺了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关系,整合了全省志愿服务资源。二是把“二元结构”的组织理念融入智慧志愿——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支持系统,依托网络平台,建立组织备案制度,建立了包含全省各地各类各级组织的43个志愿服务总队,910个志愿服务大队和支队,4.86万个志愿服务中心站和分队,8.62万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和志愿服务队,形成条块结合、规模宏大、有效运行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全省万人志愿服务组织数达到38.8个,提前实现中央文明办和民政部提出2020年志愿服务组织数达到每万人5个的目标。三是组织理念和制度的创新,初步改变了各类组织自成系统、相互分离、“各说各的”、“各做各的”的状况。黑龙江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黄红谈到,参加这次调研与以往相比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觉,全面规范、有效运转、逐渐成熟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制,可以体会到志愿服务工作更有温度、更有整体感和实在感。为我们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志愿服务组织提供了全新的研究空间。然而,以行政手段规范志愿服务组织、理顺工作关系,只是我省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初步探索。更高目标在于培育共识、推动共建、充分共享、实现共赢。需要各级组织和广大专家学者紧密结合我省新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对当前志愿服务的组织结构、组织关系、组织文化和组织运行机制建设中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冷静分析和深入研讨,使全省志愿服务组织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为全省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理论支持。

  3、规范发布使志愿服务制度化有了可靠的工作载体。

  志愿服务活动是实现社会服务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载体。建立科学、规范、便捷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布机制,是有效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方式和基本途径,也是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的关键性举措。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省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布主要采取四种形式:一是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发布机制。全省所有志愿服务组织(团队)都可以通过支持系统自主发布志愿服务活动信息;所有希望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都可以通过“活动导航系统”自主查找、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以“导航机制”发布活动促进了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和参与方式的创新。一方面改变了以往“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特别是8.6万一线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和专项志愿服务队,熟悉群众、了解需求、掌握一定资源,所发布的活动信息往往紧密结合群众需求和工作需要,任务明确、时间具体、地点清楚,群众便于了解、便于参加,运行成本也比较低。作为信息发布方式的补充,我省由最初单纯依托电脑发布活动,拓展为通过手机客户端、微信、二维码及其他途径发布活动信息,使志愿服务组织发布活动信息更加便捷、实用。另一方面,自主选择和自主参加活动的机制,也在深刻改变志愿者与志愿服务活动之间的关系,改变了“被志愿”、“被活动”的现象。基层团队的主导作用和志愿者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形成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全新面貌。二是“日行一善”志愿服务自主参与机制。通过支持系统的“日行一善”志愿服务活动自动记录途径,志愿者可以把自己参加的、认为有意义的事件,记入个人用户中心,系统每次将自动形成1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看似很简单的制度设计,对于改变志愿服务活动“行政化”、“被动化”现象迈出坚实的一步。一些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机关院校工作人员,可能平时没有时间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但是,自己从身边举手之劳的小事做起,自己选择、自主参与、自己记录,形成了全新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机制,并且人人可为。“日行一善”机制把貌似宏伟的志愿服务活动生活化、平民化、常态化,更好地体现了志愿者的个人意愿、兴趣和情感,更有利于人们养成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习惯。三是“对接帮扶”志愿服务参与机制。有些群众的实际需求是志愿者或基层组织难以满足的,也有些志愿者具有一定的专长,而在自己所参与的活动中无法得以发挥。通过支持系统建立的“对接帮扶”机制,将群众的需求和志愿者提供服务的意愿集中起来,由各级组织进行沟通协调,实现了服务和需求的双向选择和有效对接。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将零散的、细碎的社会需求纳入各级组织和负责同志的视线,引导到社会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帮扶的大系统之中,将有利于更大范围整合社会力量,协调解决更具有广泛性、普遍性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应急救助发布机制。全省广泛开展的“爱心6+1”志愿服务敬老工程等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紧急情况下向志愿者发出救助老人的求助信息。这些情况不会每天发生,可一旦发生又要求志愿者第一时间施以援手。依托网络平台和GPS定位的参与机制,一方面需要各级组织建立完善助老信息及时、准确、清晰的发布机制,建立完善对志愿者的政策和法律保护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志愿者自主加入应急服务系统,有需求可以立即参与。如今“爱心6+1”志愿服务敬老网络系统已经建立,应急帮扶机制正在稳步建设之中。以上四种发布方式在改变“传统”的志愿服务活动的概念和管理方式的同时,也对整个志愿服务工作和志愿者产生了深远影响。伊春市新青区委书记黄茂祝谈到:便捷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方式,有利于增强志愿者对社会的归属感,强化个人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的健康思想;能展现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受到被社会需要的精神满足,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平台实现服务时间的记录和星级的积累使志愿者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有益于志愿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深入研究志愿服务活动发布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领导方式、参与方式、行为理念等方面的影响,对于我们深化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启示作用。

  4、“动车模式”使志愿服务制度化有了实在的发展方式。

  在调研考察中我们注意到,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单位的志愿服务工作存在“双速增长”现象。一是遵循“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理念形成的“机车牵引”发展模式。很多单位习惯于从概念、任务角度理解志愿服务工作,从宣传、示范层面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刻意设计”、“精心筹划”,内容新颖、宣传效果也不错,可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群众也不认同。这种活动方式投入比较大、对本单位正常工作影响比较大,很难推广和持久。这些单位的志愿服务活动数量、参与人数、人均时间往往呈现“算术级数”增长的态势。二是遵循广泛动员、全面发动理念建立的“动车组”发展模式。运用“动车组”模式促进基层组织工作方式的转变,由基层组织自主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与基层工作结合紧密,目的明确、方法实在、成效明显、群众欢迎,更加具有可持续性。运用“动车组”模式促进各级领导机关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转变,各地把激活基层组织、培训基层骨干、打造志愿服务人才高地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有效推进了制度、组织、活动的全面落地。基于基层工作全面落实基础上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呈现出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唐国建博士谈到,机制创新是志愿服务制度化最重要的推动力,很多工作人们一般号召多、原则要求多,可如何建立一种持续有效的工作机制,这比所谓体制建设更重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的研讨,既是我省志愿服务工作的现实要求,也是推动新的创新和突破的必须回答和破解的课题,非常值得深入思考。

  5、嘉许机制使志愿服务制度化有了厚重的文化基础。

  我省率先建立的志愿服务嘉许机制,突出特点是在为所有公民提供自由选择组织、平等获得活动机会的基础上,公平的得到社会嘉许的机会。与以往的激励表彰机制不同,我省建立的嘉许机制没有名额限制、没有行政干预,完全依据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记录。如:“星级志愿者”评选机制,当服务时间达到100、300、600、1000、1500小时,将自动获得1至5星级志愿者荣誉称号; “年度嘉许”是基于当年服务时间达到1000、500、200、100、50小时,自动授予卓越金奖、金奖、银奖、铜奖和爱心奖证书。嘉许机制具有嘉许标准的客观性、嘉许对象的精确性、嘉许范围的普惠性和嘉许方式的便捷性。更重要的是突出了道德引领和文化认同的特征,使“做志愿者光荣”、“有爱心做志愿者、有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理念得到支持。省社科院副院长王爱丽教授谈到,建立在组织体系和全新工作机制上的志愿服务工作,特别是建立“互联网+志愿服务工作”的运行体系,改变了以往碎片化、运动式的现象,特别是充分尊重志愿者个人意愿和专长的招募方式,针对性明确、实效性突出的活动组织方式,精确定量的服务时间记录方式,使我们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了全新的把握。从文化和道德的层面挖掘制度化建设的作用和成果,更有利于增强志愿服务工作的内生动力。

  6、精确考核使志愿服务制度化有了客观的评价依据。

  准确客观的成果评价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我们率先建立的志愿服务年度测评考核机制、月度龙江志愿指数公布机制,使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果评估有了客观标准。由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往对各地各单位志愿服务工作成果的评价,多是凭据领导和机关的印象或媒体宣传的影响。建立在网络化、大数据基础上的志愿服务支持系统,实现了全员全程工作的充分展示和准确记录,使全省各地各类各单位志愿服务工作透明化、数字化。由此建立的评估体系更为客观、准确。精确的评估方式还深刻影响了各级组织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精心规划、精准服务、精确推进、精细考核正在成为各级组织新的工作常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英华谈到,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过程体现了社会转型期间的很多重要特征。志愿服务制度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党政机关培育和扶持,需要社会组织的宣传和引导,需要各级组织和广大志愿者本身的价值认同和习惯,更需要全社会对志愿文化的包容和肯定。建立精准考核评估机制对于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也是进一步加强研究和破解的重要课题。

  以上六个方面问题,既反映了我省各地各部门志愿服务工作所取得的进步,又揭示了志愿服务工作理念、机制、载体创新的发展方向,客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将人们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理论思考引向深入,为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全省志愿服务理论创新提供丰富的素材。深刻认识和理解我省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最新成果、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进一步提升全省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实践和理论水平,是下一步需要深入研讨的重要课题。

  根据省文明办、省社科联共同确定的志愿服务制度化专题调研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此次调研的实际成果和共识,拟对于研讨课题进行部分修改和完善,拟于6月下旬,省文明办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举办“志愿服务——‘机制的力量’”高端论坛,研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新思路、新载体、新成果。具体实施方案将于近期进行专题研究。在成功举办论坛的基础上探索筹建志愿服务高端智库。

  1、周密设计论坛选题。

  2、研讨制定论坛实施方案。

  3、发布论坛通知。

  4、组织优秀论文评选。

  5、筹备论坛交流活动。

  附:《志愿服务——“机制的力量”系列活动选题》(参考)

  志愿服务——“机制的力量”系列活动选题

  (参考)

  (一)志愿服务基础理论系列

  围绕要把明确战略定位作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首要任务深入研讨:

  1、新形势下志愿服务工作的战略定位、重大意义,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黑龙江省视察讲话精神的关系,与贯彻省委“应常态、增信心、强定力、促发展”部署的关系。

  2、志愿服务实践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3、新形势下志愿服务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外延的新拓展。

  4、探索以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理念,丰富和拓展志愿者定义的广泛内涵?

  5、怎么认识、孵化和发展现代意义的志愿服务组织?

  6、新形势下的志愿服务活动的新内涵、新特点、新规律和新价值?

  7、西方志愿服务活动模式、理论如何有效实现本土化。

  (二)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系列

  围绕要把夯实组织基础作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根本保障深入研讨:

  1、新形势下志愿服务组织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

  2、“二元结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发展趋势。

  3、如何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组织的建立与审批。

  4、如何进一步明晰各级志愿服务主管部门的责任。

  5、各级党委、政府如何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6、党员志愿者以普通共产党员、普通公民身份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优势、意义和行为方式。

  7、本地志愿者服务组织如何运作外地的志愿服务项目(也包括国内与国外之间的关系)。

  (三)志愿服务活动设计与实施系列

  围绕要把规范发布机制作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关键举措和要把创新工作模式作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具体抓手深入研讨:

  1、通过“项目化”与“举手之劳”两种模式的相互联系与区别破解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与主要形式。

  2、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原则和运作方式。

  3、社区社会工作者如何组织、链接和运作本社区中的志愿者群体。

  4、公益项目中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群体之间的互动模式。

  5、志愿服务动员方式创新的理论意义和发展趋势。

  6、“双速增长”现象的启示和理论意义。

  7、“无偿服务”、“必要保障”与“激励回馈”之间的关系。

  8、如何通过网络化和市场化推进运作志愿服务活动。

  9、党委政府的职责与政府购买志愿服务。

  10、各类公益项目(如城市承担大型活动所需的志愿服务、宣扬某种精神主题的志愿活动、维护日常城市生活秩序的志愿活动等)中志愿者的召集、组织和评估等运行模式

  11、不同类型的志愿者群体(如青少年志愿者、老年人志愿者等)在服务活动类型和活动方式上的模式差异。

  (四)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

  围绕要把创新嘉许机制作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文化基础和要把实现精确评估作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成果依据深入研讨:

  1、志愿者人格和专长的体现与志愿文化建设。

  2、志愿者群体的特征、类型及其行动模式。

  3、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伦理原则与行为守则。

  4、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关系。

  5、志愿服务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6、志愿文化与互联网文化的关系。

  7、志愿服务嘉许机制对志愿文化建设的促进。

  8、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培育志愿文化。

来源 文明办    
作者: 编辑 岳春雷
打印】 【关闭
相关文章  
  视频新闻
-7月28日新闻
-7月27日新闻
-7月26日新闻
-7月25日新闻
-7月24日新闻
-7月23日新闻
-7月22日新闻
-7月21日新闻
-7月20日新闻
-7月19日新闻
  图片新闻
“咱家门口唱大戏”《欢乐英雄转》2016送戏下乡巡演活动走进鸡东
县邮政分公司推动函件向文化和传媒广告转型发展
6月8日,四中校园图书室正式投入使用。
平阳镇希贤村梨花观赏一日游活动昨日开幕!
为提高学生科学用眼意识,红少年小学举行眼保健操比赛。
11月10日,红少年小学开展主题班队会展示课活动。
红少年小学举行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6周年
鸡东镇领导领俺在“冰企鹅”青年创业创新产品博览会上卖大米
金秋送爽,县第四中学喜迎2015级新生入学。
鸡东演员繆建民出演央视热播抗战剧《东北抗日联军》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东北网络台 鸡西新闻网 中共鸡东县委宣传部
邮箱:jdxww@163.com  电话:0467-5587049  0467-5563075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