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鸡东新闻网  >  哈达河红色文化
黑土地上的红色故事丨伐木模范造林英雄马永顺
2023-08-23   来源:黑龙江学习平台   编辑:张平

  马永顺作为中国林业战线的杰出代表,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他忘我劳动,创出优异成绩,成为全国著名的伐木模范;当国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他带头植树,造林不止,成为闻名遐迩的造林英雄。从伐木模范到造林英雄,马永顺以其为共和国林业建设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具有的崇高精神而感动着人们、教育着人们,在人们心中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马永顺是天津宝世人。1933年,20岁的马永顺背井离乡,来到当时被称为“绿色监狱”的东北林区谋生。在东北林区,他受尽了日本监工和封建把头的欺凌和压迫。1948年东北解放后,九死一生的马永顺来到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成为新中国的主人、第一代林业工人。他满怀喜悦地投入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开发建设中,以忘我的劳动热情回报党的恩情,以吃苦耐劳的精神诠释着工人的本色。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尽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国家急需大量的木材。黑龙江作为林业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成为支援国家建设的重要物资基地。当时的黑龙江林区,工人的社会地位变了,可生产方式、作业条件依然没有什么改善。冬天,天寒地冻,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西北风刮在身上,手脚冻得疼痛;夏天,林子里一点风也没有,闷得人透不过气。可马永顺带领的工组哪里最苦、最艰险就奋战在哪里,哪个工组有困难他就主动去支援。他常说:“吃苦耐劳是工人的本色。”在积雪齐腰深的山坡上,马永顺和工友们喊着“下山倒一一”“顺山倒一一”的劳动号子艰难地采伐树木。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马永顺靠弯把子锯一个冬天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个人完成六个人的采伐量,创造了全国林区手工伐木年产量最高纪录,他也因此获得了“黑龙江省林业特等劳动模范”的称号,声名远扬、威震兴安岭。1951年,马永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工作干劲儿就更高了。

  1982年,年近70岁的马永顺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退休时,屈指算了一笔账:他为共和国建设,大半辈子大约采伐的原木有36500多棵;在岗时植树28000棵,欠大山8500多棵树的“债”还没有还上。从此,他更加努力地植树造林。

  1991年,已近80岁高龄的马永顺估算了一下,砍伐的树还差近千棵没栽上,他打算用两三年时间把树栽完。但老伴儿劝他说:“人不服老不行,身子骨不给你做主了,不如让孩子们帮你一把吧。”马永顺想,这样也好,孩子们帮我栽几棵树事小,让青山常在的思想在他们心中扎下根事大,全家人都应为实现青山常在作些贡献。于是,他于1991年春节趁子女们回家团聚的机会组织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会议,全家决定:从这年起,每年五一劳动节放假期间,由全家老少三代组成“马家军”上山造林。

  马永顺自1982年退休后到1999年底,坚持17年造林不止,他和家人已义务植树5万多棵。面对这一成果,马永顺激动地道出自己的心声:“人常说踏遍青山人未老,可人未老,山就采秃了。给后代留什么,不植树、不保持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哪行啊!为祖国建设,我采伐了36500多棵树,如今我已栽上了50000多棵树,虽然育大于伐,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继续上山栽树。为实现当年周总理的嘱托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而竭尽全力。”1995年,马永顺在伊春市和铁力林业局的支持下,建立了固定的马永顺育林基地。

  1998年9月,经中共伊春市委批准,马永顺曾经工作过的二股营林所被命名为“马永顺林场”。在马永顺一家的带动下,铁力市掀起了群众性造林热潮,一片又一片的劳模林、青年林、少年林为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

  1998年6月,马永顺获得联合国“全球环保500佳”荣誉称号;1999年,马永顺荣获“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2009年9月,马永顺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马永顺入选“最美奋斗者”。2000年2月10日,马永顺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87岁。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东北网络台 鸡西新闻网 中共鸡东县委宣传部

电话:0467-5583786

公安备案号:23010302000745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