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蕴含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进文化、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和震撼力。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优秀精神荣列其中。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激励黑龙江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在新时代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勇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这为挺起黑龙江人的精神脊梁,续写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龙江篇章”指明了方向。
东北抗联精神:白山黑水间永立的不朽丰碑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和考验,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为根基,孕育于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产生于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炼就于极端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惨烈的军事斗争之中。东北抗联精神,主要蕴含“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基本内涵。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基石和根本。东北抗联将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用鲜血和生命告诉我们,对党忠诚就要忠诚于党的初心使命,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忠诚于党的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神圣事业。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和基调。东北抗联将士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彰显了保家卫国、忠贞报国、舍身为国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底蕴和本色。东北抗联将士英勇善战、浴血奋战、殊死决战、并肩作战,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东北抗战篇章。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高扬在石油工业战线上的光辉旗帜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大庆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粉碎了国际敌对势力以石油为武器,对新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企图。从此,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中国石油工业屹立在世界东方。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艰苦环境和激情岁月里,大庆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大庆精神主要蕴含“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在当时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国家安全和建设迫切需要石油保障的历史背景下,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怀着爱党爱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奋力投身壮丽的石油事业,在茫茫荒原倾洒汗水、默默奉献,锤炼了不朽的铁人精神。铁人精神主要蕴含“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蕴含着崇高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追求、科学的价值观念。
北大荒精神:中国现代拓荒史上的英雄壮歌
“我把一切都献给了你,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20世纪40年代末,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发展新中国的农业和解决粮食问题,党中央开始构建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宏伟蓝图。到70年代先后有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复转官兵、城市知识青年、内地支边青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地方干部为主体的百万拓荒者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北大荒这片广袤的黑土地,在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上,在恶劣凶险的自然环境中,排除万难,战天斗地,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70多年过去了,人们依然深情地称呼这块土地为“北大荒”,依然亲切地称呼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为“北大荒人”,更不会忘记那部人类拓荒史上最悲壮、最辉煌的史诗,不会忘记几代北大荒人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创造的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为基本内涵的北大荒精神。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彰显了党和人民始终把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复兴伟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决不受制于人的宝贵品格;艰苦创业,是指依靠自身和群体的力量改变现状、开创未来的过程中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创业精神,意味着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百折不挠的工作韧劲、以苦为荣的价值追求;勇于开拓,是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初心使命、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动力之源,是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的生动体现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实践基础;甘于奉献,是党的宗旨赋予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牺牲的政治本色和鲜明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时曾经这样深情道白,“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黑龙江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红色历史文脉的红色沃土。在这片永不屈服、胸襟开阔的神奇土地上,黑龙江人民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用鲜血、生命和汗水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在长期革命建设和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片红色沃土还曾孕育和创造过“东北老航校精神”“哈军工精神”“马永顺精神”等一批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宝贵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财富,是彪炳史册、光耀后世的中华之“魂”,是新时代永葆本色、历久弥新的传家之“宝”,也是开启新征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之“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灵魂。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如何更加昂扬地唱响时代主旋律,赓续好红色历史文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我们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指明了方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正在进行着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给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有责任自觉担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进一步深挖和彰显“红色基因大省”和“精神财富大省”的文化价值和品牌效应,在向中国式现代化迈进的新征程上谱写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