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县委党校讲师 尚尔硕
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发展方法论。历代中共领导人都强调发展的综合平衡,但比较而言,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方法是以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这是由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人与人之间的极端不平等和前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等因素决定的;邓小平主要针对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把统筹兼顾扬弃为非均衡发展的方法;江泽民针对发展中日益尖锐的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等与时俱进地为统筹兼顾增添了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内涵;胡锦涛概括提升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统筹兼顾思想,把统筹兼顾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一、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方法理论
回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统筹兼顾”其实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发展方法论。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明为首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从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都曾对统筹兼顾的思想和方法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论述,从而为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能够集统筹兼顾方法之大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最早提出要把统筹兼顾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早在1950年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就指出:要“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逐步地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把民主革命时期的“公私兼顾”、“军民兼顾”的“两兼顾”原则,发展成了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三兼顾”原则,用以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他说:“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把统筹兼顾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结合起来,再次系统阐述了统筹兼顾的思想。此后,毛泽东还在不同的场合对统筹兼顾的方法作了理论上的阐述。
邓小平也很强调发展的综合平衡,但他的统筹兼顾方法主要是针对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的,因而相对于毛泽东强调均衡发展的发展方法而言,邓小平的统筹兼顾方法表现出一种非均衡发展的价值取向。首先,邓小平的关于“先富”、“后富”与“共富”以及“两个大局”的思想,直接地体现了非均衡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1988年以后,邓小平又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对沿海和内地共同富裕的问题进行了统筹。此外,邓小平的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速度、比例和效益相统一”、“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统一”等许多领域的思想以及“三步走”战略,都体现了非均衡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
江泽民也很重视统筹兼顾的发展方法。他在坚持邓小平的统筹兼顾方法的基础上,注重从可持续发展的视野来考虑发展方法问题,即把统筹兼顾与可持续发展观相结合,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理论。可持续发展本身就是一种统筹兼顾,它既是对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筹,又是对当代人的利益和后代人的利益的统筹。他还特别强调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兼顾好生态环境的问题,要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
概言之,以江泽民为首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往开来,审时度势,通盘考虑,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统筹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的利益关系,进一步丰富了统筹兼顾的方法理论。特别是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和方法,“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都蕴含着发展,其核心理念都是可持续发展。
二、新时期科学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
党的十六大以来,理论和实践的快速发展强烈呼唤着集统筹兼顾方法之大成的发展方法论的诞生。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方法理论,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并把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增加到十个统筹。这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方法论。
科学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脉相承的发展方法论。从理论内容上看,毛泽东和邓小平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统筹兼顾思想是比较明确的,其他方面则关注得不够。这是由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高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核心任务的显得十分突出的时代特征所决定的。江泽民虽然与时俱进地为“统筹兼顾”赋予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但还没有从理论上全面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法。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适应实践和理论发展的需要,全面吸取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的精华,提出了的科学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把“统筹兼顾”拓展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正如胡锦涛所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显然,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表明了统筹方法的理论渊源关系,标志着我党理论视野的拓展,认识水平、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升华。总之,统筹兼顾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脉相承的发展方法论,它的提出、发展和完善有着一个历史过程。前阶段的统筹兼顾方法与后阶段的统筹兼顾方法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不是对前者的否定,而是在继承前者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对它的发展,因而有着新的价值倾向。总的来说,每一阶段的统筹兼顾方法在理论上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的。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方法是经历了否定之否定后形成的比较完整的方法理论形态。坚持科学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要完整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要求,围绕“以人为本”的时代发展主题,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整体进步为目的,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用胡锦涛总书记的6.25讲话来说,就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