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县委党校讲师 张丽娜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要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这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们鸡东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检验各单位、各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优化经济环境、促进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正确把握建设鸡东强县所具备的现实基础和面临的稳定形势,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至关重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经济环境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创造宽松条件。要建立健全优化发展环境的领导机制,牢固树立“优化环境是功臣、破坏环境是罪人”的意识,真正把“人人都是鸡东形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落实在行动上,人人都来争做优化环境的模范和表率。
二、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
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培育发展环境、搞好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上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工作程序,简化办事手续,最大限度地为投资者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民、快捷、高效”的服务。从严整顿机关作风,着力解决一些机关和单位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严厉惩处有法不依、办事不公、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以及“吃拿卡要”等行为。对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影响发展环境的行为,要严肃查处、重拳整治。通过对环境问题的整治,引导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力量往一线配置、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形象在一线树立、干部在一线考察。
三、坚持软环境与硬环境同步建设
硬环境是发展的基础,是发展的载体。在抓好软环境建设的同时,要站在增强我县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高度,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硬环境建设,做到“软”、“硬”兼施,下大力气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基于不优化而言的,其目的是为了社会经济更好地发展。优化是相对于各地区比较而言。经济发展环境基本特征是:一是具有差异性。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软硬的差异。经济发展环境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物质基础,如能源、交通、通讯、水、电、气、厂房、设备等基础设施条件。软环境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法制、行政管理、市场、服务、信用等条件;另一方面是时间的差异。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经济发展环境;再一方面是地域的差异。不同的地域的经济发展环境是不一样的,优化不能照搬照抄。优化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我县重点和特色,使全局利益的最大化,行政成本的最小化,加快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具有连续性。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但良好的经济环境必须在发展中连续、在优化中连续。没有发展就没有连续,没有优化也不可能连续。三是具有综合性。经济发展环境是诸多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互动融合所形成的一个影响投资者进入并取得预期收益的有机整体。
因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首先硬环境不能软。俗语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设想一个基础设施薄弱、脏、乱、差的城市,哪个投资者会敢来此发展。优化硬环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善于利用市场机制,精心规划,巧于经营,不断招商引资,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其次软环境要硬。软环境要硬,要硬出特色、硬出优势、硬出竞争力。优化软环境,要以优惠政策为切入点,以发展为要务,以依法行政为重点,以建立服务平台和提高服务水平为核心,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信用建设为基石,以制度创新为根本,建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为企业及经营者、投资者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再次使硬环境与软环境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不是硬软的简单相加,而是要结合出活力、结合出形象、结合出品牌、结合出竞争的优势、结合出投资者与引资者双赢的局面。要以人为本,软硬兼施,上下联动,多门同步,多策并举,优势互补,齐心协力,标本兼治,让投资者有回“家”的感觉,努力打造最适合生活、最适合生产经营、最适合发展的区域。
四、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上实现突破
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信访网络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信访因素,一旦发生矛盾,确保及时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信访工作不仅“一把手”要亲自抓,而且要调动其他方面合力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四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需要全县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只有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从而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